醫生信箱
top of page
在床上做白日夢

​醫生信箱

每周更新﹗由精神科醫生為大家解答你們的困擾,歡迎大家填寫 Google Form提交你們的問題 。所以資料均會保密處理﹗

醫生的解答只供參考﹗

Q1. 11歲仔仔經常於用餐途中或用餐後話心口痛,已睇醫生,也有兒科覆診,有照心電圖及驗血(一切正常),也有食過胃藥,没有太大改善,也找不出原因,我可以怎樣做?

  • 首先,我們不要否定小朋友的不適,即使身體檢查完全正常,亦不代表身體不適是"假"的。小朋友的症狀可能是"情緒"發出的「求助訊號」,須要正視並進一步處理。兒童常以身體不適(如頭痛、腹痛)表達焦慮,尤其是無法清晰描述情緒的年幼孩子。即使是年幼孩子亦有機會出現身心症(詳見﹕身心症專題)。

​​

  • 接納小朋友的不適,並給予適當支援,但又要避免過度關注。同時要避免過度的檢查介入。嘗試了解一下小朋友是否遇上甚麽壓力事件或困擾;是否學業上遇上困難或社交上出現問題;是否家庭出現變動或日常規律突變 (對ASD 小朋友的影響尤其大)。若果小朋友同意,建議見一見心理學家/ 心理輔導/ 遊戲治療師等等專家。​

Q2. 11歲仔仔近1、2年因為專注問題/反叛問題/上網成癮問題,令成個人都好唔積極,咩事都唔想做,同佢傾,又嫌我煩,想問下精神科醫生/心理醫生會唔會幫到佢?

  • 家長既壓力一定好大, 有陣時越想幫個小朋友, 越會俾左壓力俾佢地, 然後佢地會覺得好煩, 好囉嗦。當然, 仔仔既問題都要正視, 同埋要早啲處理, 佢可能經歷緊青春期既成長陣痛, 呢個階段其實都幾需要身邊人既適當支持同鼓勵。

  • 你可以先了解下佢係學校既情況, 可以同學校既老師或者社工傾下, 睇下有咩可以幫到仔仔。

  • 如果佢地都覺得有須要, 麻煩佢地鼓勵下仔仔見下醫生或者心理學家, 佢地講會容易過家長講。醫生同埋心理學家係評估佢既情況後,會根據佢既情況去決定治療方案 (藥物、心理輔導、家長管教等等)

Q2續. 仔仔係學校的情況好差,上堂唔聽書,唔拎書出黎,唔做堂課,甚至會趴喺張枱度瞓覺!尤其上中文堂! 英文堂會好d,肯聽下!我有要求社工介入,但好耐先見一次!我想會唔會自己直接搵私家醫生/心理醫生睇下?但又唔知可以點搵!

  • 可以的話,聽下社工講阿仔既情況同埋睇下社工有咩意見(睇下會唔會覺得佢有專注力失調問題或者其它情緒行為問題)。如果你好擔心,咁可以考慮安排仔仔見下私家精神科醫生或者心理學家 (其實係無心理醫生呢個職業的)。但係,一定要好好咁同仔仔講,唔好俾佢有 bad feeling,要俾佢感受到你想幫佢,唔係剩係想解決佢既"問題"。

  • ​至於點樣搵私家醫生或者心理學家,同樣可以問下學校社工,佢地或者有合作開既醫生,會方便溝通番仔仔既情況。

Q3. 8歲小朋友初期發現妥瑞症時,面部動作較聲音多,呢個星期面部動作少了,但聲音變得非常多,如果不制止,每分鐘可以有近20次,音量還要又大又尖又密,令我和爸爸覺得極煩,情緒變得很差,我問過小朋友點解係學校唔會咁嚴重,老師甚至話佢出現的都是小問題,沒有做成大影響,小朋友話係學校忍得好辛苦,返到屋企忍不到了,請問小朋友表現是否正常,為何症狀會如此改變?請問有何方法或渠道可以幫助小朋友?

  • 想深入認識妥瑞症的家長可以參閱以下文章﹕為甚麽小朋友會持續眨眼、聳肩、經常清喉嚨?一文了解抽動症及妥瑞症

  • 妥瑞症的診斷標準包括:動作和聲音抽動同時存在、症狀持續至少一年,幾乎每天出現、發病年齡在18歲前、排除藥物或其他身體疾病的影響。

  • Tics (抽動行為) 既定義係非自主動作, 即係個行為本身係非不能控制的。但有時有啲小朋友係可以係佢出現或就黎出現嗰陣壓制佢。當然啦, 呢啲壓制好多時會導致精神疲倦或不適。

  • 抽動症和妥瑞症沒有根治方法,但如果症狀影響日常生活,可以透過治療控制。治療目標是減輕抽動和改善生活品質,而不是完全消除。

    • 行為治療:如行為干擾治療法(CBIT, Comprehens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for Tics),教導孩子察覺抽動前兆,並用其他動作取代。

    • 藥物治療:如果抽動嚴重,可考慮使用多巴胺藥物(例如Risperidone, Aripiprazole)或腎上腺素受體促效劑(如 Guanfacine)來抑制抽動。對於共病如ADHD或OCD,可能需要額外的藥物去改善。

    • 心理治療:幫助孩子應對焦慮、壓力或社交問題。家庭治療也能讓家長學習支持技巧。

    • 其他支持:教育調整,或參加支援小組。

​待續...

bottom of page